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投资

中国为何难举加息大锤

2010年12月15日 11:32:29 1831

尽管通货膨胀令人愈加担忧,但中国央行在加息的问题上依然犹豫不决,这似乎是因为担心利率提高后将吸引投机性资金的流入。

可如果通胀水平不断上升,加息似乎在所难免,问题是中国央行将如何减缓由此引发的资金流入。

上周五晚,中国央行提高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由于市场普遍预计央行将会有加息举措,因此市场认为此次紧缩的力度不及预期。

但市场对于这条消息并非不屑一顾,反倒是受此影响而大幅飙升,伦敦交易所的工业金属价格更是应声上涨。中国股市周一大涨,上证综指收盘涨2.9%。

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那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成为中国央行最中意的货币政策工具:今年它共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六次,其中在过去30天内上调了三次。

中国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周末期间解释了原因,说将利率提高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将由于提高了人民币资产的回报率而引发更多的热钱涌入。这种热钱的流入将产生资产泡沫,从而弱化加息的效果。

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凸显出中国汇率政策的一个主要弊端:由于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紧密相连,中国在制定与美国大为不同的货币政策方面拥有很小的余地,而考虑到中美两国不同的发展道路,这种关联变得愈发不合常理。

加大汇率的灵活性将有助于缓解这一问题。最有可能的情况是重新开启三年前结束的上一轮紧缩周期:缓慢但稳定的人民币升值步伐,连续加息,再辅之以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增加央行票据的发行,以此来吸收流入的资本。然而批评人士说,中国央行当时的行动对于遏制通胀而言仍然力度不够。

除非通货膨胀出人意料地下降,否则中国不久后就会被迫启用利率这个杠杆工具。10月份中国央行三年来首次加息时,央行官员说此次加息的一个原因是有必要解决银行存款贬值的问题。

而这一问题反倒变得更加严重了。在1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1%、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5%的情况下,储户在过去12个月中的实际回报率为负2.6%。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政府部门在控制房地产价格时显得困难重重的原因,因为储蓄者竞相寻找不会让他们赔钱的银行存款的替代途径。

政府部门也无法再将通货膨胀归咎于只是受到天气影响而上涨的食品价格。11月份的非食品类价格连续第二个月加速上涨,表明通胀压力正在扩散。

中国央行不应让市场对它下一次的紧缩举动一笑置之。这意味着提高利率,并应对随之而来的结果。